查看原文
其他

生命的接力!杭州48岁男子突然离世,他的1心1肝2肺2肾救了6个人!

杭州网 2020-09-08
对于48岁的张先生(化名)来说,2月27日这一天,是他告别家人朋友的一天,也是他以另一种方式“重生”的一天。


12天前,张先生突然倒地不醒,紧急送医后,被诊断为脑干出血,双侧瞳孔已散大。脑干部位的出血,发病率虽然不高,但病情极其凶险,死亡率在所有脑卒中里居首位。他没有躲过疾病的致命一击。


2月27日早上7点40分,张先生从综合ICU被推出,送往手术室,在那里,他将捐出全身器官(1心脏、2肺脏、1肝脏、2肾脏及1对眼角膜),完成生命的“交接仪式”。
麻醉手术部与综合ICU间短短的二十米路程,对家人来说,无疑有些“残忍”——特殊疫情时期的告别,没有亲吻、触摸,只有隔着一米的轻声呼喊和极力克制的低声啜泣。
病床上的张先生,双眼紧闭但面容温和,就像他女儿说的“我爸爸是个很善良、很和蔼的人,对谁都笑眯眯的,别人有什么困难找他,他都是一副热心肠,永远“睡去”的他,看起来依然如此。
如果不是这场意外的疾病,他可能还会继续与人为善,做一个好爸爸、好丈夫,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,“他如果知道自己的器官能帮助更多陌生的生命,能继续留在这个世界上,一定会选择去捐献的”,张先生的妻子含泪说。一个生命悄然离去,播下了生的“种子”。
只是这场器官移植的等待与准备,对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来说,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因特殊时期,普通就医都尽量避免,手术更存在巨大的院感风险,一旦哪个环节的防控没有到位,后果都可能不堪设想。
更何况,接受器官捐赠的患者都是在器官衰竭的状态下,抵抗力远远低于正常人。加上人员复杂、流动性大,更容易发生聚集性感染和交叉感染。
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浙大二院的第一场器官移植手术。
防控,必须从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开始。
“疫情防控力度不变,抢救危重病人的力度也不能变!浙大二院院长王建安表示。
这场移植背后,协同作战的有OPO(器官捐献协调员)、重症医学、麻醉手术部、超声医学、检验、输血、病理、临床药学、护理等多学科的医护专家团队,从上午7点到晚上7点,整整12小时,100余位医护人员通力配合,6个生命重获新生!反复的核酸检测
新冠疫情爆发以来,医院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专家组。

此次的器官移植,因涉及的患者及家属多、手术复杂,感染防控难度大,专家组多方综合情况,判定为高危手术。手术前,医院又组织专家组再次进行新冠病毒筛查,确保手术安全。
自张先生转入综合ICU,即接受多次核酸检测,结果为阴性。“在失去救治可能后,医护人员仍每日对其进行核酸检测,予以单间隔离,时刻警惕着疫情风险。”综合ICU黄曼主任说,“为了保护张先生的器官,让移植发挥最大的价值,我们的医护人员为他实行肾脏替代治疗,进行容量管理,稳定内环境,并辅以护肝、补充白蛋白、抗感染治疗。
移植前的三道筛查
为了尽可能保障手术的安全,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在手术前必须经过三道筛查。一道是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(拒绝疫情高发地患者接受手术),一道是检查临床症状,还有一道是胸部CT检查及入院后24小时一次的核酸检测。针对外院患者,医院专门设计入院路线,入院后即行保护性隔离。
备血,确保万无一失
特殊时期,医院的血源非常紧张,医院医务部与输血科准备了多套血液应急方案。从向省血液中心申请用血到尽可能组织医务人员献血,再到准备患者自体血回输,充足的血液准备才能让保障手术的安全。
2月27日早上8点15分,滨江院区手术室,手术开始。
2个小时后,器官捐献手术完成,医护人员为捐献者整理好仪容,再次鞠躬默哀。
这次6大器官的6台移植手术,将在两院区接力开展。



经过一整天的奋战,近19:00,1心1肝2肺2肾移植手术全部顺利完成。患者被陆续送入解放路院区的监护室与滨江院区的综合ICU,接受后续的密切监护治疗。

猜你喜欢 | 杭州网



往期精选 Editors' Choice



来源:杭州网 记者/杨威 通讯员 方序 邓国芳 周昀洁 童小仙 王意菁

编辑:孙莉莉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